近年来随着钻饰的普及化,消费者对钻石4C(即切工、克拉重量、颜色和净度)的认识逐渐增多,对净度和颜色级别的盲目追求越来越高。消费者想以有限的金钱购买VS甚至VVS以上的净度级别。过度追求高色高净度只会忽略了钻石的整体美。
误区一:切工对钻石的价格影响不大
钻石的切工是4C中唯一可被人为因素影响的一个C,但往往被大多数消费者忽视。好的切工能弥补钻石其余三个C的不足,因为只有良好的切工才能令钻石的亮光、火彩充分显示。把几颗钻石放在一起,如最耀眼的那一颗,就是切工最好的。事实上,影响一颗钻石闪烁度的最大单一因素是其切工的好坏。
误区二:克拉重量越大的钻石价格越高
克拉重量是最客观的一个C,不错克拉重量越大的钻石越罕有。人类开采钻石的四千多年历史中,重量超过1000克拉的钻石只有一颗;全世界每一百年才发现一颗重量超过100克拉的钻石。但越大的钻石越难切割及加工。克拉重量越大的钻石越易于引人注意;可是,钻石的价格并不单取决于重量。同一克拉重量的钻石,若其品质(颜色、净度、切工)不同,价格可以相差数倍。
误区三:D颜色的钻石最漂亮
颜色等级是很多消费者过份强调了的一个C。各种颜色的天然钻石,彩色钻石及完全无色钻石最为罕有。但完全无色者仅为万分之一,其余的都会不同程度地带一点颜色,专业人员会凭肉眼及专业仪器对每颗钻石进行颜色分级。很难说D色的钻石就比E色的漂亮,还要看切工、克拉重量和净度。不少消费者购买钻石会舍颜色而取克拉重量。因为他们觉得钻石的天然色泽在正常光线下是很难看出的,没有克拉重量来的直观。
误区四:买钻石一定要买VVS高净度的
不少消费者把钻石内含物及钻石质量差划上等号。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钻石都会有不同的内含物,每颗钻石的内含物颜色、大小、多少、位置都是不同的,是天然钻石形成过程中的印记及不可或缺的净度特征。已打磨的钻石大多为“肉眼下无瑕”(即SI以上)的钻石,其内含物不单不会影响钻石的耐久度,而且令钻石更具特色。
误区五:钻石的保值能力最重要
钻石的保值能力要视乎其价值及罕有程度,一般来说,克拉数越大的钻石越能保值。不过,一件钻饰的制造成本(手工、金耗、设计费用等)、销售成本(租金、工资等)及推广成本不菲,占零售价的比例很大;越低价位的钻饰,这些成本所占的比例越大。所以,一般的消费者在购买钻石时不应把重点放在钻石的保值能力上,而应着眼于钻石的切割水平及钻饰的款式设计。